今年,我国提出经济实现8%的增长目标。江苏省则提出要达到11%。但是,今年外有金融危机,内有洪水侵袭。11%的目标能实现吗?
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一些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省市领导,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普遍认为,11%的发展目标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是稳妥的,是一定能实现的。
江苏省面积仅占全国的1.06%,人口占全国的5.8%,却实现着8.95%的国内生产总值。江苏实现了11%的增长率,将在全国8%的发展目标中贡献12%的分量。这无疑需要江苏经济要“超负荷”运行。
江苏是经济大省,所以必须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如果没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就不能有效地解决职工下岗问题。从全国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就将为非农业人口提供125万个就业机会。没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也不能稳定、改善、提高我国现有人口及未来新增人口的生活需要。江苏省今年承诺将下岗人员再就业比例保持在50%以上,要实现这个承诺,就必须以11%的经济发展作为基础。
11%的发展速度是江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领先地位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江苏发展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这也是江苏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他们说,江苏的负担固然重,但同样应该认识到,对全国经济的贡献越大,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度才能更大。这种超越和领先,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步引导地区经济重心的移动,这种移动无疑会为江苏省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将大大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江苏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因此,要在未来领先,今天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11%有没有把握实现?围绕这个问题,在江苏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经济学家认为:“11%的目标要实现,还是有把握的,但要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今年,由于居民购买力相对下降,消费的拉动将下降到4%;受世界金融风暴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净出口的拉动将下降到1%;这样,投资便成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省市领导分析说:“要实现11%的目标,必须进一步采取各种手段启动三大需求,咬住目标不放松。”1998年上半年,江苏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保持在50%以上。虽然这个8%和全年计划的11%有一定差距,但考虑到上、下半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和逐月经济发展情况的好转,实现全年的经济发展目标还是有相当大的把握。1997年,全省上半年和下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928亿元和3766亿元,下半年超过上半年28%。所以,今年下半年完成全年余额的4267亿元必须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
江苏确定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市场消费增长11%,外贸出口增长15%。省委书记陈焕友说:“近期要特别注意扩大投资需求,充分开发国内市场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1至8月,江苏省工业增速达到11.3%,高于全国9.4%的速度。特别是8月份增长速度最快,达到12.7%,这表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拉动作用开始见效。
要想富,先修路,江苏人知道要想使苏北面貌大变,就必须彻底改变交通落后的局面。省里提出“奋战五年、决战苏北,确保全省高速公路联网畅通”。现在,在千里战线上,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推土机、压路机、平整机等大型筑路机械马达轰鸣,穿梭不息,各路建设大军冒着烈日,挥汗奋战。一座座互通式立交桥正在拔地而起,一段段宽阔的大路不断向前延伸。苏北大交通主骨架的雏形已初步展示在人们眼前。今年苏北的发展速度已经开始超过苏南。
长期的忧患意识和大投入使江苏未受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荼毒。现在,兴修水利所需的更大投入和重灾区重建家园所需的物资供应又给江苏企业开启了一个很大的需求市场。从食品、服装、生活用品、药品到水泥、钢材、车辆、农用物资等,都由于灾区的大量需求而变得紧俏。这种变化的市场格局对江苏企业生产和经济增长已起到了促进作用,局部规模的消费需求正拉动着经济增长。
曾经创造了“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已经越过了惊涛骇浪,开始摆脱过去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通过分化组合,开始走上集团发展、集约经营的道路。一大批行业中的领头羊开始崭露头角,阳光集团、双良集团、森达集团等企业已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二次创业、产品升级、技术更新、质量提高,这一切都为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达到11%的目标奠定基础。
江苏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大省,科技大省,现在,省政府与中科院开展了长期、全面的合作,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技术人才合作以及高新技术咨询等方面,正成为全面提高江苏发展的深层动力。一批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发展势头迅猛。南京江宁开发区,今年1至5月,投资总额和实现利税分别比去年增长了78%和125%。苏州工业园今年上半年新增合同外资6.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目前世界500强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已有23家进入园区。
11%,历史要求江苏人交出满意的答卷,江苏人也一定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